当前位置:首页 > 科技

专家建议不生二胎就征税?经济学家:50年后人口骤减至5.8亿!

亲爱的家人们,动动您发财的小手,阅读之前点一下关注吧。生孩子,如今已经不只是一个家庭的私事,而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。这么说夸张吗?事实上一点都不!从国际法来说,国家的构成包括四个要素:“定居的居民、确定的领土、完整的主权和有效的政府。”其中,居民也即是“人”,是当之无愧的基础。从民族延续的角度上看,把鼓励生育上升到“国策”,也是形势所迫。大家都知道,中国从20世纪70年代就开始全国范围内推行计划生育政策,1982年更是把它上升为“国策”。然而,到了2015年,第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全面放开二孩政策。这也标志着,搞了近四十年的独生子女政策宣告终结。很快,不仅二胎能生,三胎也被放开。不仅国家出台了三胎生育政策和配套的支持措施。全国各省市更是积极响应。从生育补贴、教育优惠、购房折扣、孕产假等等多方面发力,生孩子成了一件光荣的事。不仅如此,《新华日报》曾发文建议,应该对所有40岁以下的公民征收生育基金。生了二胎马上能领,不生等退休才还给你!甚至于,中国政法大学某教授提出,对于丁克族,也要加征社会抚养税。尽管这些建议看上去挺“荒谬”,但也能反映出国家对人口问题的高度重视。经济学家郎咸平多年前就说过,按照现在的趋势,50年后,我国人口只剩下5.8亿。从“不能生”到“鼓励生”,短短四五十年,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改变?笔者此前的文章里提到过,老龄化无疑是影响政策变更的重点。与之相反的是,初婚人口数量与新生儿出生率却在不断下降。2035年前后,我国60岁以上老人数量将达到4亿,步入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。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,自2017年以来,中国出生人口连续七年下降。2023年更是降至902万人,创历史新低。以前不让随便生,是因为建国后一段时期内,人口呈现爆发式增长。以国家当时薄弱的底子,继续放任涨下去,是会出大问题的。同样的,几十年后,人口数的持续下跌,所带来的危机也是显而易见。中共中央、国务院联合下发的《关于优化生育政策,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》里提到:国家实施三孩生育政策的重大意义包括:从这些文字表述里,大家也能够感受到,国家对于人口问题的重视和想要改变现状的迫切。(一)有利于改善人口结构,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 。(二)有利于保持人力资源禀赋优势,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。(三)有利于平缓总和生育率下降趋势。(四)有利于巩固全面建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果,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。与当年的计划生育一样,鼓励生育也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。那么,老百姓又是咋想的呢?2019年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:出生于1985-1999年之间,年龄分布于20-34岁的年轻人里:选择要1个和2个孩子的分别占到12.82%和78.55%。而选择不要孩子的有1.69%,选择想生3个孩子的占6.94%。在另一份调查报告里,80.6%的已育二孩青年女性反映“不想再生三孩”。据了解,经济压力大是不想生的最重要原因。时代在发展,老百姓的生育观念也在不断发生变化。以前崇尚“多子多福”,现在已总体转向少生优育。除了经济方面的考虑,思维观念的转变以及职业压力也成为制约生育的主要因素。一、经济压力让人“生不起”孩子说到生孩子,花钱就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。听家里老人讲起来,以前的女人生孩子,好像“太容易”。有人上一秒还在地里干着农活,下一秒孩子就出生了。现在可不一样,生一个孩子的成本简直可以让人怀疑人生!从确定怀孕那一刻开始,就可以拉出一长串消费清单。挂号、四维彩超等定期产检的费用,保胎的医疗费用,生产时的住院费用。产后的各种护理:请月嫂、催乳师、各种营养的补充。孩子出生后的奶粉、尿不湿、衣服、各种玩具、学步车等婴幼儿用品。以上还只能算是“小打小闹”,孩子长大后的教育支出才是个无底洞。从幼儿园开始,“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”,就成了很多家长奉行的金科玉律。公立幼儿园收费只有五六百,而一些私立幼儿园每月费用甚至高达四五千。从早教班、特长班,到上学后的辅导班。为了让孩子能进名校,不惜花重金买学区房。“再亏不能亏孩子,再穷不能穷教育。”这句话在中国父母的身上,被展现的淋漓尽致。根据《中国生育成本报告2024版》的数据统计:抚养一个孩子从出生到18岁的平均成本约为53.8万元人民币。如果将孩子抚养至大学毕业,平均成本则上升至约68万元人民币。而像北京和上海这样的大城市就更高了。在北京,抚养一个孩子到成年的平均成本为93.6万元人民币,而在上海则高达101万元人民币。可问题是,有钱可以这么“放肆”的话,没有钱咋办?即便是在北上广,恐怕也不是人人都能月赚好几万。这让那些一年只有四五万收入的普通家庭情何以堪?很多年轻人面对这些压力,生孩子就成了“不敢想”的事。收入不高,可花钱的地方一点都不少。拿房价来说,很多大城市的房价已经高得让人绝望。即便在小城市,没有家人的帮衬,能买得起新房的年轻人也寥寥无几。背着房贷、车贷的压力,已经让他们喘不过气来,哪还有心思考虑多生几个孩子?二、职场压力让人不愿意多生孩子除了经济因素,职场压力也是年轻人不愿生孩子的原因之一。很多人都有体会,如今的工作节奏越来越快。“996”、“007”工作制的出现不是偶然。好像所有人都被告知,“要拼搏”,不然就会被社会淘汰。于是,加班加到昏天黑地,应酬喝到胃出血,“三过家门而不去”都成了现实。打工人普遍的感受,就是“焦虑”。就业形势的日趋严峻,更是放大了这种焦虑感。35岁就被用人单位敬而远之,年轻人还敢“浪费”时间去生孩子?不敢停下来,生怕被淘汰出局。尤其是女性,在生孩子的问题上,往往需要面对家庭和事业的艰难抉择。选择生孩子,工作上就可能会被边缘化,升职加薪的机会减少了,甚至可能遭到辞退。这种担心并不是杞人忧天。职场上的隐性歧视,让她们不得不对生育问题更加谨慎。生了孩子就轻松了吗?现在的职场都卷成了啥样,博士四五千的工资都能接受,985毕业生,应聘宿管的一大堆。工作不敢懈怠,孩子就没有时间陪伴和照顾。这种两头忙活的生活方式让很多人望而却步。在很多年轻人看来,与其在职场和家庭中疲于奔走,不如干脆选择不生。三、思维观念的转变:不生孩子也不丢人以前结婚生子,被认为是理所应当。现在则不同,社会越来越多元化,“独身主义”和“丁克”都不再是什么奇怪的选择。娱乐圈里,周润发、梁朝伟、舒淇、张卫健、欧阳震华等明星,都没有孩子。对于很多年轻人来说,人生圆满,不仅仅只靠生儿育女来实现,从事业、兴趣上都可以获得满足感。之前有过统计,全国的初婚平均年龄已经超过了28岁。以前30岁还不结婚,就被戏称为“剩男剩女”,现在都成了很普遍的现象。古人说“不孝有三,无后为大”。而现在生孩子,越来越成为一种个人的选择。不生也不是什么丢人的事。一边是日益严峻的人口结构失衡现状,一边是老百姓生育意愿的低迷,这种矛盾如何破解?从国家层面来说,提高劳动者收入是一方面,稳定和扩大就业,以及加强劳动者权益保护也很重要。只有后顾之忧少了,人们对生孩子才没那么排斥。而具体到个人,每个人的选择固然要尊重,但独身主义和丁克却并不值得提倡。不管是从家庭维系还是传承的角度,没有孩子,总是一种缺憾。感谢您的阅读,期待您的留言和分享,让我们共同探讨这个话题。免责声明:文章中的图片均来源于网络,本文旨在弘扬正能量和正确的价值观念,无任何不良诱导倾向,文中图片若有侵权行为,请及时联系本人进行删除。

声明:取材网络,谨慎辨别

特别声明:以上内容(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)为自媒体平台“号”用户上传并发布,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。

分享到: